01
我们都知道想象力的重要性,
没有想象力人类不可能登上月球,
没有想象力不会产生四大发明,
没有想象力万里长城不可能矗立在我们面前。
想象力让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
想象力让吴承恩写出了西游记,
想象力让达利画出了一幅幅超现实主义力作。
科学需要想象力,文学需要想象力,艺术需要想象力,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想象力。
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想象力的发展史!
想象力如此重要,可是我们有多少人在现实生活中正真去重视它了呢?
我们又有多少人真正地对培养想象力做了切实可行的具体工作了呢?
在我们现行教育机制下,想象力的培养发展几乎成为奢谈,想象力已于我们渐行渐远,在一般人眼里想象力只是天才和伟大人物的事了。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我们习惯了掌握各种规则、公式、知识、经验、诀窍,习惯了接受普遍规律,不敢有打破常规的思考,不敢有标新立异的创新。
这种现实的环境越来越让想象力的滋养生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我们还需要想象力吗?在哪里可以放飞我们的想象?
02
想象力,顾名思义,就是对未知的或不存在的事物进行臆想的能力,是构建一种全新事物和形象的能力。
想象力一定是需要突破了日常规范和普遍规律的,是需要疯狂和勇气的。也就是说伟大想象力的付诸行动往往是要付出冒险的代价。
它一定是和功利的实用主义水火不容的。
也正因为如此,在越来越功利的实用主义社会大背景下,我们宁愿循规蹈矩,不愿越雷池一步,想象力渐渐沦为了叶公画在墙上的巨龙。
尽管现实如此,我还是不得不说,不要丢下你的想象力,也许某一天,它将成为你致胜的重要法宝。
如果说,太多功利的现实领域无法让飞扬的想象去安放,那么还有这么一块相对宽容的土壤,可以让你的想象飞一会儿,对,那就是艺术这块土壤。
相较于其他基础学科,艺术(美术)强调个性,强调创新,没有太多的统一的规范性、没有比较明确的标准,没有太多的公式和规则,有比较高的自由度,这种相对的宽松为产生想象力提供了良好的滋生土壤。
因此,搞艺术的人很多都有奇奇怪怪的想法,他们的想象力好像比普通人更为丰富。
所以,如果想让自己具有想象力,不妨学学美术吧。
这些年越来越多家长让孩子学美术也是出于这个目的吧!
孩子在四五岁到七八岁是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时期,这个阶段,他们脑海里还没有被太多知识、经验、规矩、概念和规范占据。
他们脑海中还有足够多的空白空间安放他们自由的想象。
这使得想象力满天飞几乎成为他们的本能,尽管这种想象力还初级和幼稚。
孩子的想象往往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甚至你觉得可笑,然而正是这种不着边际的幻想才孕育着无限的可能,孩子这些原生的初级的想象力,正是通往高级想象力的基础。
有多少伟大的想象不是来自于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呢?
在循规蹈矩的学校教育之外,让孩子在课外的美术班里培养个性,释放自我,保护和培养想象力,
这是我们的良好心愿。
不过现实中,我们又容易不由自主地犯叶公好龙的错误:
我们不能忍受孩子在放飞想象的过程中画出来乱七八糟、不成面貌的结果,我们习惯了孩子画出一幅幅清晰完整干干净净的画面,我们甚至不能接受孩子把颜色涂到轮廓外面。
我们宁愿看到孩子画一幅没有自己思考的规规矩矩的好看的画,也不愿接受孩子经过自己思考想象画出来的不怎么好看的画面。
我们只注意看表面的效果,而忽略了过程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种认知和心态下,通过美术培养和保护孩子想象力的愿望又无疑化为泡影!
而事实上,想象力的培养,是一个思维活动过程的培养,需要时间和过程的积累。需要给他们大量的试错的时间,需要他们大量的不受干扰和约束的自我发挥过程。需要孩子一大堆不成样子的画面的探索。
但我们急于每幅画看表面的漂亮效果的心态,必然与此是相悖的。
而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也多是受这种心态的影响,不敢创新探索,不敢给孩子更多自主的发挥想象空间,生怕孩子不着边际的想象把画面搞得一团糟,破坏了画面效果。
老师在前面一板一眼地教、孩子在后面亦步亦趋地学,这种你教我学的单向灌输模式,的确保证了画面的效果,然而这种做法只是让孩子学习了些简单的表面技能,而更重要的自我思考和想象没有得到释放和发展。甚至连孩子本身具有的无拘无束的自我想象力也扼杀在摇篮里了。
孩子的美术学习,表面看是学习美术,内在看更多是在美术这个形式载体之下的思维和表达的培养,尤其是六七岁以下的孩子,学一些表面的美术技能和形象刻画远不如多通过绘画进行主动思考想象重要的多。
这些看不到的画面背后的能力素养才是对孩子一生有帮助的。
03
那么,保护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怎样才算正确的做法呢?
我认为为想象力包含逻辑想象、叙事想象和形象想象三个方面。数学物理等对应逻辑想象,文学诗歌等对应叙事想象,美术对应形象想象和叙事想象。
我们先说叙事想象的培养:
叙事想象的培养途径,除了与语文有关的写作阅读外,在绘画方面应该着重孩子主题性创作的引导,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设定不同主题、不同情境、不同角度、不同形象、不同时期的内容来拓宽孩子的表达和思考的视野。在此过程中,充分给予孩子自主的想象和表达空间,让他们尽可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完成丰富的叙事表达。
这些创作主题,可以是他们熟悉的现实场景,也可以是完全幻想的虚幻场景,可以是童话故事,也可以是真实的体验,主体形象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甚至可以是他们发明的新物种。
在表现形式上,可以是单幅的画面,也可以是多幅连续的画面,总之,就是要通过画面的形象让他们展开思考和想象。
孩子在经过大量的这种主题创作之后,自主的叙事想象力会得到很大提高,也就会形成自主思考表达的习惯。
这种绘画的叙事想象力,不但对孩子美术提高很大,对于文字的表达同样起到很好的作用。
一个孩子的父亲和我聊到他对他女儿的想象力引导起到的成效:他孩子小学三年级,有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要求用---很大---又很小造句。
孩子是这样写的:
我有一双眼睛,有时它们很大,大到可以装下整个世界,有时它们又很小,小到装不下一滴眼泪。
我有一张嘴,有时它很大,大到可以吃尽人间美味,有时它又很小,小到连一粒药片也难以吞下。
我很惊讶刚刚三年级的孩子能写出这么富有想象力,甚至有些哲理的句子。问他平常是怎么引导的?他说,孩子从小就爱看书,给她买了大量的绘本书,孩子也特别爱画画,他也总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思考感受,把自己的想象和观察画出来。可能这些都对她形成很好的想象力有帮助吧?
再说形象想象的培养:
形象想象能力,我们指通过现有形象联想拓展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
举个简单例子,比如一个香蕉,我们可以把它联想成月亮,联想成小船,还可以联想成一只小狗的尾巴。
一片叶子,我们可以联想成一叶轻舟,可以联想成一只眼睛,可以联想成很多很多与叶子这个形象关联的物体形象。
通过由简到难多次的这种图形联想的引导,孩子的形象想象力必然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当然,培养想象力的途径远不止这些,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尝试,我这里仅是抛砖引玉。
综合来说,对于孩子的想象力我们首先是要做到保护不伤害,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激发培养引导,让孩子想象力得以充分释放和发展,是我们作为老师和家长需要高度重视的。
结语
不能否认想象力的旺盛是与年龄成反比的,年龄越大,知道的知识经验越多,社会性的程度越高,越容易受到禁锢,想象力也就越来 越少。
对大部分成年人来说想象力已经是可望不可及的一种东西。恰是因此,那些在成年之后依然还具备丰富想象力的人更容易做出突出的成绩。
回想一下,那些由于丰富想象力创造出来的人类文明,无论文学艺术还是建筑科学更多来自离我们遥远的古代,为什么呢?
我想,这是由于古代人做为个体有更多的自我空间吧?现代社会在高度工业化下,人们越来越成为工业化流水线上一个高度流程化运转的部件,
强大的现代化社会机制下,做为个体的个人价值越来越小,社会整体的想象力也必然衰减,这个趋势可能很难逆转。
这个大环境大趋势下,想象力可能会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
夸张点说,在未来谁拥有想象力,谁将会改变世界!
因此,培养想象力从孩子开始吧,趁他们想象力还没有被社会泯灭之前。
本文作者
老潘(潘利国),中央美院硕士毕业,
中央美院的任课教师,
一个非著名画家,
一个十岁孩子的父亲,
一个教了二十多年绘画的美术教师,
愿意把他多年的心得体会和思考与大家分享,
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我们一起艺术!
作者微信lgpan1970